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280字。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梭伦时期的雅典 B.克里斯提尼时期的雅典
C.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 D.屋大维时期的罗马
3.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为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应是
A.约十六万八千人 B.约四万五千人
C.约三万人 D.约一万人
4.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西周 B.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5.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6.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汉朝 B.秦朝、唐朝
C.汉朝、宋朝 D.唐朝、元朝
7.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8.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革命高潮,但它只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A.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潮,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他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斗争,目标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抬
D.展开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斗争
9.《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0.义和团对后人最具激励作用的是
A.改良主义思潮 B.爱国主义精神
C.排斥外国的思想 D.民主主义精神
11.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