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案全集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五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13 10:0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教学方法:
采取自读质疑、小组讨论和全班共同研究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先生30年代曾感慨地说:“今天我们所有的哲学都是一种远离人生的哲学,它差不多已经自认没有教导我们人生意义和生活智慧的意旨。”假如林语堂先生看到了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他会不会这样说呢?我想,他绝对再也发不出这样的感慨吧。(学生初读哲学论文,一般会为哲学的深奥玄妙而望而生畏。这样导入,可以使学生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激发阅读兴趣,消除畏难心理)
二、简介作者(略,并让学生看插图)
三、阅读课文
思考练习一
四、研读课文
1、整体把握
(1)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
明确:文章论述哲学的任务。(还可以继续这样发问:文章为什么不以“哲学的任务”为题,而以“人生的境界”为题呢?明确:前者比较抽象玄妙,后者比较具体形象,和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更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略)
(3)说到人生境界,作者划分出四种,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略)
(4)请用自己的话说上四境界的内涵(略)
2、关于四境界
结合你对四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吗冰河入梦来。”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切恶乎待哉?
(这题意在加深学生对四境界内涵的理解)
明确:A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B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C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岁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是道德境界。D句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一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朋友闲谈,他妻子等他很不耐烦,大喊大叫后将一盆水泼到苏格拉底头上。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会有什么反应?从你的反应,就可以判断你处在哪个境界。
众生兴味颇浓。
生1:我也接一盆水,泼她脸上。
生2:我会扇他一巴掌。
众生笑。
师:他们这是哪种境界?
众生有说自然境界的有说功利境界的。师提醒大家看看文中冯先生的有关阐述。
生2:这些做法都是出于报复心理,不是出于本能,所以应该属于功利境界。
师:这类做法是现实生活中多数人的做法,多数人就处在这种境界,这也正是多数人婚姻不幸福的原因之一。
众生会心地笑了。
师:还有别的选择吗?
生3:我会先忍住怒气劝慰妻子,等朋友走了再和她理论。
师:这是哪种境界?
众生有说功利境界有说道德境界的。
生4:既有功利境界,也有道德境界,占主流的应该是道德境界。
师:有教养的人一般都这样选择,对吧?
生认同。
……
师:想知道真正的苏格拉底是什么反应吗?
众生期待状。
师:这时苏格拉底并没有发火,而是高兴地对朋友说:“我早就料到雷声过后就是倾盆大雨。”妻子和朋友都忍不住笑了,一场尴尬得以消解。——苏格拉底达到了什么境界?
众生有说道德境界有说天地境界。
生1:这是调皮话。
生2:在一般情况下调皮话谁都会说,但在那样特殊的情况下,能说出这句话的人,得有非常开阔的胸襟!
师:是呀,这也是一种境界,好像一般人不容易达到的,即使不是天地境界,大概也接近天地境界了。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冯先生关于天地境界的有关阐述,细细体会其中的深意
3、质疑讨论
主要有:
(1)“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不也是一种知识吗为什么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
明确:注意“知识”前面的定语,说的是“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关于实际的知识,而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它的任务在于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而不在于增加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实际的知识。
(2)“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觉解”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意味着,没有这种觉解,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为什么意义的有无决定于觉解与否?
明确:看有关的句子可以理解“觉解”的意思。上一句说“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倒数第二段中说:“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觉”者,悟也,就是觉悟,明白。觉解,就是觉悟,了解。
说对于他有没有意义,说的是,主观上不认识,觉解不到某种意义,就是处在“无明状态”,那么事情对于他来说,就没有某种意义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