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讲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八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19 10:32:1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000字。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讲练
  钟文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谴(qiǎn)责 责备,严正申诉。
  震撼(hàn) 震动,摇撼。
  晨曦(xī) 晨光。
  眼花缭乱 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不可名状 不能够用言语形容。 
  丰功伟绩 伟大的功绩。文中是反语。
  荡然无存 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恍若:仿佛,好像。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惊骇:惊慌害怕。
  依稀:模模糊糊。
  剪影: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写。
  劫掠:用武力夺取(财物或人)。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
  2.作家作品
  雨果(1802~1885),法国十九世纪著名浪漫主义文学家。生于军官家庭。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其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了人民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教会和专制。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以人道主义观点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了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等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生活之艰难。《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时的动人场景。
  3.背景链接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英法联军远征之役,我国历史教科书上通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军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国等国的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1860年英法再组织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2.5万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
  圆明园
  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作者借巴特勒上尉让他“捧场”之机,从焚掠圆明园事件切入,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进行了愤怒的谴责和抗议;同时也表现他对中国所遭受空前劫难的深切同情。
  二、文章脉络
  您征求“我”的意见,想让我给予赞誉。
  “我”赞誉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人类文明的杰作。
  我赞誉你们“收获巨大”,实际是强盗行径。
  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全部赞誉。
  三、写作方法
  1.语言优美,一组组的排比句将圆明园赞美得如同诗画一般,让人在字里行间尽享人间仙境,一句句诙谐幽默的反语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揭露得体无完肤,使读者顿生愤怒之情。
  2.运用了多种手法。有直接描写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的,也有把圆明园与世界其他建筑物类比来表现其艺术价值的。既采用了记叙、描写的手法,也有议论、抒情的内容,使全文一气呵成,读后有痛快淋漓之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