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0张,另有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的原因 结合本课和前课内容,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打开胜利之门的原因 讲述过程问题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是由世界各国人民在不同战场上完成的
中途岛战役 美军空袭东京;中途岛战役 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获胜的原因 讲述过程问题探究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 讲述过程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
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阶段(1942年6月~1943年6月),主要战场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本阶段在各大战场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战略转折,随着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本节教材叙述的即为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
本课引言叙述发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尾声的一个小故事,意在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反映本课主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引言中包括本课学习任务: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三个问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怎样实现转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日军为什么败于中途岛战役?)、需要解决的四个概念(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
“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一目介绍苏德战场的转折。
一、莫斯科战役。1941年9月,德军以180万兵力、1 700辆坦克和1 400架飞机,发动代号为“台风”的强大攻势,意在夺取苏联首都莫斯科。德军初战告捷,在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地区合围苏军60万。但苏联军民顽强抵抗,使德军最终止步于莫斯科城外20千米处。12月6日,苏军发动反攻,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莫斯科战役中苏军获胜的原因有:① 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在法西斯强兵压境的情况下,斯大林留在莫斯科指挥作战,并照旧举行十月革命庆祝典礼,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莫斯科人民组成民兵师,大量市民修筑防御工事,加强了莫斯科的防御能力。② 苏联情报人员获得准确情报,日本已决定南进,不会在远东夹攻苏联,苏军得以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③ 俄罗斯的严寒使缺乏冬季作战准备的德军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