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重视阅读教学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阅读与写作是当今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具有同等意义的教学的两个方面。但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 不少教师常常会把“读是为了写”当作真理。在一些教学活动中,往往有这样的课堂设计:教师选取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或是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优美,而最后的一个环节里教师常常会不失时机地将“读”引到“写”,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的片断或课文的某种写法,自己也完成一篇类似的作文。对于这样的课堂设计,大多数人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这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教者能通过课文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技巧,通过一堂课让学生有所得。
读写要结合,读能促进写,这本没什么异议,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读了就能写吗?阅读应该有它自己怎样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呢?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阅读放在一个怎样的正确而恰当的位置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可以深入地思考一下,上述的教学设计其实传达了教者这样一个教学目的: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帮助学生学会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或特色,并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也就是说,尽管表面上看,这是一堂新课文的阅读课,其实却是写作技巧的学习、指导课,非常显然,这样的做法是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庸地位。
类似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比比皆是。所以表面上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似乎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阅读课,但事实上,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学生在阅读中本身存在的问题呢,是否阅读课真正姓“阅读”了呢?
教学过程来不得半点功利主义和急功近利,阅读本来就应有它自己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今社会,人应该具有过硬的阅读能力,不会阅读的人就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不但不能成为写作的附庸,有时它有着比写作更重要的地位。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这个问题还没有被广大教师真正接受并意识到它的存在。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对写作教学的反思较多,而对阅读则相对显得不足,即使反思阅读教学,也仅仅停留在阅读技巧、阅读数量这些表层现象上,这就更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教育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上对将教师产生的深刻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摒弃那种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单向剖析文本材料的做法,将传授知识的课改革成探究知识的课,将教师“表演”的课改革成师生互动的课,将机械运作的课改革成智慧交融的课,让课堂成为学生“有效”思维的训练场所,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智慧火花的燃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