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如何走向生态化的新境界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19 15:3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
在“以人为本”教育的大环境下,语文教育应将人文素质作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来追求,使之走向人性化的、生态化的新境界。生态化的境界体现于教师、学生与文学作品的和谐共处,进入自由的对话交流状态;还体现于学生的能力在对话式的学习环境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创造品性得到提升,塑造出健康的生态人格。
关键词:生态化  人性化  生态意识  生态智慧  对话       
缘起:
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即“人”的观念,在突出人文的教育中,尤其关注人的生存与自身的发展,关注人的生命体验,关注人的灵魂与精神世界,巴金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者正是基于“立足素质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创新能力”这一宗旨,重新编写了教材。由此,我们看到了许多情与美的文章,如清刚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等,有了这些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篇章,再加上《语文读本》这一块自由快乐的天地,就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生活美、语言美等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然而有些老师死抱住传统教学观念不放,忽视对人的精神、人格的培养,不顾及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机械地静止地肢解文本,课堂上霸占说话和解释的权利,学生的个性因此被扼杀,造成个体审美情感的流失。
因此急切地呼吁:语文教育应将培养人文素质作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来追求,使之走向人性化的、生态化的新境界。
所谓生态化,是借用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①它指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动态平衡联系。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生物形态构造生理活动化学成分遗传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变化,而生物为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必须调整自己,建立新的动态平衡。所有的生物处在自由和自然的生态链上,持续地自然地发展,谁要打破这个发展规律,自然界必然失去平衡,人类就要遭受惩罚。本世纪70年代兴起的教育生态学干脆引进“生态”的概念,来强调环境和感性对教育的重要性,说明白些就是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与环境的协调关系,我们的教育必须让学习者与对象世界的交往中建立一种亲密和谐、动态平衡的审美关系,使人彻底地回归自己,寻找到最佳的生存状态。在生态学看来,这就是可持续发展原理的生动表现。那么生态化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想借此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生态化表现之一:建立文本、教师与学生的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营造和谐的生态化的教学环境。
当代生态学的首要原则是不同要素相互联系原则,同一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同物种之间有共生和互生关系,这实际上就是指生态性交流需求。教育本是一种交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人们的本能化的交流情结在起作用。所以对话在教学中成为必然。20世纪苏联重要的思想家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他说:“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往。对话结束之时也就是一切终结之时。因此,实际上对话不可能也不应该结束。”“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作为相互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