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指导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指导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组 胡献君
摘要: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能够增强文言文语感的最有效方法是诵读,即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地要求和指导学生进行“读”和“背”。指导学生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不仅要有选择地精读,而且要增加诵读量,背诵要力求准确。教师要善于指导,在学生与作者之间搭建一座心灵桥梁,才能令其学好文言文。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诵读 诵读指导
学习语文,归根到底,其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语言;通常所说的语文能力,说穿了,也主要是指人们对祖国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学习文言文也是如此。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但不是终极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比如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就要用心体悟古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却又怀才不遇的凄凉心境;读杜甫的“三吏”“三别”,我们就要从字里行间咀嚼出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和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良苦用心;读《触龙说赵太后》,我们则要从其通俗生动的人物语言和细致入微的行动与对话描写中领略委婉曲折、层层深入、纵横捭阖的论说技巧……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能够增强文言文语感的最有效方法,我认为首推诵读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地要求和指导学生进行“读”和“背”。
“读”,自古以来就很受重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学习文言文,我们要提倡学生多读。古人读书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今人读古书,就更应在诵读上下功夫。一篇文言文,就是老师恐怕也至少要读两遍才能读懂读通,对学生来说,要在短短45分钟里理解一篇新课文,不通过诵读是难以达到的,而要在课外实现大量诵读也是很难保证的。所以唯有把握课堂时间保证一定的诵读量,并尽可能的读以成诵。读要读出古色古香的味道来,以读激趣,以读促讲,为此我根据不同课型,采用了“三读法”——教师示范读 、学生反复品读、分角色模仿人物语言赏析朗读。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在较短时间里落实字词的读音,还能在句读的处理中初步地梳理课文内容。不仅如此,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还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地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如在教学《季氏将伐颛臾》时,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冉有和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