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中发展》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670字。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中发展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党的指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了解文化大革命使国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重教训。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构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以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文化大革命”长时期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缓慢发展,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这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教材分析]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
1、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到1952年,经济已经基本得以恢复和发展,这为国家在农村和城市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建立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力量的日益发展壮大,实际上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力量。
(3)工人阶级整个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能力得到很大增强。
(4)土地改革后,各级政府积极帮助农民组织起业,倡导互助合作运动,实际上成为引导个体农业向社会主义集体化逐步过渡的开端。
(5)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A、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造”)
B、特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C、实质: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同步进行。
2、过程: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采取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使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功实现了对民族资本的和平赎买。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创造了从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作社的过渡形式。
(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通过手工业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这三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合作形式,引导其逐步走上合作化道路。
*特点:都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遵循和平自愿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