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2题,约4990字。
河北正定中学高一年级第四次考试
历史试题
卷Ⅰ
校对: 王雪 审核:春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D.周王→士→诸侯→卿大夫
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的长期分裂奠定了基础 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
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A.王位世袭制确立 B.分封制确立 C.宗法制形成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5.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行中书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宣政院
6.《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提高效率 D.加强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7.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军机处,表明
A.皇权日益强化 B.君权与相权矛盾日益缓和
C.皇权日益弱化 D.地方的政治能动性受到压抑
8.《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封建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社会性质改变
9.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
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10.有关《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
A.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 B.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主张向西方学习 D.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
11.五四运动体现出来的“精神”包括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民主和科学精神
③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阶层团结斗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