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进步》说课稿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270字。
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说课稿
课题:《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进步》
说课人:陈芳(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教材地位与作用:古代手工业是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脱离农业,形成的独立生产部门,它与古代农业和古代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它的发展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同时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又是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基础。古代中国手工业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代中后期,在民间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在经济上的表现,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①铸铜、冶铁、炼钢技术及成果;丝织的发展历程技术进步的表现;棉花种植的推广、黄道婆传播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及其发明;陶瓷技术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瓷的特征。 ②官营手工业的兴衰及特征,私营手工业的曲折发展。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观中国古代手工业网络博物馆、阅读史料、合作交流,采用举行古董拍卖会、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归纳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成就,使学生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②结合教材插图,了解我国手工业相关的文物,知道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职责。③理解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生产力发展促进新生产关系产生的价值判断。
2、重点难点
重点: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的成就。
依据:一方面是课标的明确要求,另一方面这三大部门也是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领先世界最具代表性的表现。
突破方法:通过设计中国古代手工业网络博物馆并引导学生参观中国古代手工业网络博物馆完成知识图表等方法从而突破重点。
难点: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依据:一方面是由于现有教材没有进行十分明确的阐述,另一方面高一学生综合、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不强,要独立完成难度很大。
突破方法:通过为学生提供背景素材,创新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顺利突破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