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自读课教法浅探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自读课文是单元篇目结构的有机部分,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自读课,就是要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完成听说读写的训练。因此,上好自读课,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自读课存在着一些偏见,一种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自读课不是考试内容,无足轻重,因而大可不必在这上面花费精力和时间;另一种,则是担心学生自读会敷衍了事,或担心学生对课文理解不了, _因而干脆就当作教读课来上。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有失偏颇, _前者没有摆正自读课的位置,后者又包得过死。这些做法都不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阅读的锻炼机会,有悖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自读课呢? _如何把握好自读课的教法才能符合大纲要求,才能起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阅读能力的作用呢? _很多教师都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这里, _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转变观念,摆正自读课的位置。
所谓转变观念, _是指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对自读课的一些偏颇的看法。按照大纲要求, _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 _摆正自读课在整个教材结构和教学活动中的位置。一方面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_不能一切为了考试,对不考的内容就忽略不计; _另一方面也不能包办到底, _不能将教读课和自读课都一揽子全包,要留给学生一点自主的空间, _留给学生一些自我发挥的余地。只有首先做到这一点,转变观念, _认识自读课的意义,摆正自读课的位置, _才谈得上进一步探求自读课的教学方法。
二、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既然自读课不同于讲读课,我们不能讲得过多,但又不可以忽略它、轻视它。 _那么如何上好自读课呢? _我认为这就要把握好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所充当的角色。教师不能当“包公”, _也不可以“放羊”,一味放任自流,而应该起一个“导”和“引”的作用, _起一个课堂组织的作用。如果教师的这一作用发挥恰当, _能使整个课堂井井有条,使学生思路清晰, _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_完成学习任务,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设计一个贴切,生动的导语, _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更主动地投入课文;指明本文阅读的要点、 _重点及思路, _或根据具体情况列出本文的阅读步骤和提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明确本文的学习目的及重点,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的盲目性,有的放矢, _更好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当然须教, _而尤其致力于‘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