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8480字。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2. 能力方面:(
1)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井风山的星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等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三大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党和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坚持革命斗争的伟大创举,开创了中国共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2)通过“井冈山的星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革命先辈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
4. 学法指导方面:通过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内容的联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建立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对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分析、比较是重点。三大起义为党探索中国革命新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理论启示。三大起义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因此将教学重点放在对三大起义的综合分析与比较上,特别是对三大起义历史作用的定位分析上。这样处理,可使学生较全面较深刻地理解三大起义,从整体上把握其历史地位;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是重点。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井冈山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发展红军武装,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这些革命实践,开创了土地革命时期第一个“工农武装割据”的范例。正是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方向。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和井冈山根据地示范影响下,全国各地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学习该部分内容,可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进而从整体上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其指导下的革命实践在土地革命时期乃至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所起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