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940字。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案
一、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及其对革命的推动。
(二)难点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土地革命路线。
(三)解决办法
l.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及其对革命的推动
引导学生认识到,1927年的三大起义、八七会议、创建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探索。尽管斗争是曲折的,但就是这种曲折的斗争,才使毛泽东等逐步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也正是因为这一理论来源于实践,符合中国的国情,所以才使红军壮大,根据地增多,建立统一的苏维埃政权,根据地的反封建斗争、土地革命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2.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主要结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相互关系来理解。特别要强调它的理论、实践意义。
3.关于土地革命路线
应让学生了解认识到,土地革命路线是在土地革命的实践中总结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反封建斗争、推动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而总结的政策、方针。它包括了党在土地革命进行中依靠谁、打击谁,要达到什么目标。
二、教具准备
1.《南昌起义》的录像资料
2《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1929-l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五、学生活动设计
1.配乐诗朗诵(毛泽东在二次反“围剿”时期的几首诗词)
2.以20年代一位共产党员的名义,写一封给中共中央的信,或是写一份《告全国同胞书》,阐述你对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主张和观点。或者模拟记者采访当时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写一份访谈录。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土地革命及其意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探索出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