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说课稿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890字。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说课稿
选自人教板《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二节。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如何寻找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的核心内容,是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这个首要任务的其中一个环节,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一次至关重要的探索。因此本节内容是中国近代史近代化主题,特别是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知道当时中国国情,能复述 “挽救大革命”,特别是“八七会议”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历史地位;能整体把握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与实践,能初步分析解决中国共产党走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有利因素与阻力。
初步养成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一般方法,初步了解探究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采取“引导-发现-探究-总结”范式进行教学。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史料的阅读,初步学会分析运用史料的方法,初步学会科学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合作探讨设计方案,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图片与文字材料使学生“神入”历史,形成一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祖国寻找出路的历史情感;通过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与实践的学习,体会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智慧;通过多种补充材料,孕育农村包围城市之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必由之路的历史理性倾向。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实践及其正确性;对当时寻找革命道路的历史体验;学习和操练用口头方式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