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及备课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26 18:2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及备课        
      闲林镇一中   陈卫

  任何新课程的实施,都会推动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都需要教师行为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教师行为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败。课程与教师本来就是一体的。课程改革有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即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课程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技术因素”,教师是课程改革中“人的因素”,只有实现“技术因素”与“人的因素”的统一,新课程实施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人的因素”,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课程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同时,教师的课程地位和对课程的作用也将获得新的提升。教师与课程改革的关系犹如水和舟,课程改革之舟的覆没与否关键要看教师。但是,教师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改革促进者,需要在许多理念上加以改变。
一、语文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究其实质而言,是标志着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语文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即将终结和语文新课程的诞生。这无疑是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变语文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
  指令性课程范式,将语文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统一目标、统一课文、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考试和评分,作为人文学科本应有的分歧和争鸣均被拒斥于课程视野之外。而语文课程新标准,在其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课程目标中更是直言“发展个性”,视之为语文课程本应有的价值指向。这样,在其实施建议中提出的一系列具体要求自然是顺理成章的推论了,诸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写作则要强化自主性,”至于关键性的课程实施与“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终端评价,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等。这就必然促进语文课程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使之成为师生“自己的课程”。
  2.变语文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指令性课程范式必然将语文课程视为教学周期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好的凝固的目标和计划,甚至连课程终端的结果也是精确划一地预期好了的。教师则从课程目标到课程材料均需依赖事先的规定而无任何修正的必要和可能。语文课程新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则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需要各方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具体实施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尤其是确认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教学的“合法性”。在这种课程中,语文教师摆脱了既定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的执行人角色;学生则赢得对语言、文学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建构。语文课程进展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必然要突破其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使语文课程的创造性品格趋向充分表现的极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