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的萌发》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8420字。
《新思想的萌发》教案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的原因。林则徐及《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和《海国图志》。《康纪行》和《瀛环志略》。《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之时,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萌发的新思想。
林则徐、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他们开眼看世界,揭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新的一页;《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分析“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以及对《资政新篇》的历史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资政新篇》主要内容和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培养学生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学法指导方面:
引导学生将新思想的萌发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和加深对新思想萌发原因的理解。
指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类比联想思维的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将本节教材提到的重要的人物、著作和思想主张进行归纳、概括,以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