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文化(一)》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280字。
《清朝晚期文化(一)》教案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西学热”的出现及严复的译著,龚振麟、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的科技成果;《奏定学堂章程》;废除科举制度;
能力培养:
1)通过指导学生寻找严复与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及稍后的洋务派在学习西方上的异同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新旧交替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识: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的思想界;
难点知识:严复《天演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由鸦片战争的影响,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的思想界
1.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
西学是指西方的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就
是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国人猛醒,为强国御侮,先进的中国人克服妄自尊大的思想,抛弃“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偏见,开始向西方学习。这一时期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步推进的,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9世纪40年代~60年代 70年代 90年代
师夷长技 格致之学 “既学西艺,又学西政”
(工艺技术) (自然科学理论) (社会科学政治制度)
2.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重要人物。严复通过他的译著系统地介绍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及相关的认识论、方法论,精辟地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输导给中国。在严复的译著中,以《天演论》最为重要。《天演论》是严复在甲午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的背景下,译自英国博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