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690字。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著名的数学家及其成就、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工程建筑学家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电影艺术的发展;绘画艺术的发展及著名画家;著名的音乐家及代表作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及其教育主张。
2.能力要求:(1)概括归纳民国时期的文化成就。(2)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民国时期的教育。
3.情感目标:民国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是我国的科学家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从事科技研究工作,努力钻研的结果。其中有些成果已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时期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心声,构成了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而蔡元培的全面教育观、陶行知为改造中国的教育作出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科学技术的成就(2)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重点。学习前辈的教育思想,可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对社会进步事业的探索和献身精神。
2.难点分析:如何认识民国时期出现的进步文艺。
课堂教学设计
师:“民国时期的文化,”涵盖了1912~1949年近40年中国科技成就,文学艺术成果,教育状况,哲学、史学的发展及生活习俗。这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反映的时代主旋律是什么?请同学们看本节内容提示。
生:(阅读、代表发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板书本节题目)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
1.数学
师: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自然科学的整体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但也有些成果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在数学研究方面,出现了陈建功、华罗庚、苏步青等著名数学家。
生:(阅读课文,了解这些杰出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2.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
师:请同学们看材料,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材料)
李四光把应用力学引入到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创立了一门新兴学科——地质力学。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是他创立地质力学的开端;1947年出版《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标志着地质力学的创立。1962年他完成了《地质力学概论》,是他40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解放后,我国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就是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发现的。这些油田的发现,推翻了“中国贫油”论。
思考题:A.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理论的方法、过程对我们有何启示?B.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下发现了大庆等油田,说明什么道理?
生:(讨论、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