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450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案
一、 概述:
本课内容出自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包括两大部分:(1)华北事变及民族矛盾的上升;(2)中共的努力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重点在于要让学生了解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故本节课重在用网络教学的形式,结合实际,让学生去分析、讨论问题,感受到西安事变是扭转时局的关键,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大局观念。
二、高考考点:
华北事变、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共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和互动研讨,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措施及意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学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瓦窑堡会议和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五、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高三学生仍然没有走出青春期的困惑,易烦躁,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需求:除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答题技巧。
六、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七、讲授新课
一、华北事变
1.华北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在华北地区制造的一连串新的侵略事件。
2.面对日本新的侵略活动,国民政府继续妥协退让。“何梅协定”的签订即是证明。通过此协定日本实际已控制河北省的政治、军事、经济。
3.注意从知识前后联系的角度认识华北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得寸进尺的表现。华北事变是后面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同时华北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最主要矛盾的标志。这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客观条件。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先让学生看书,自己总结归纳中共政策演变的过程,并提问学生检查了解情况。
教师讲解:
1.《八一宣言》—反蒋抗日转向联蒋抗日(学生分析材料,得出《宣言》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