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与1520字。
《抗日战争》教案
株洲市第四中学 匡志林
课题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学内容 日军侵华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努力,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四大会战、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同抗战胜利的关系;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地位。
运用:结合时事思考:“在学习这段历史后,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再现、问题探究、比较对照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和思考“日军侵华”和“中国全民族抗战”,使学生学会发掘历史史料、运用比较、反诘等方法探求历史真相、感悟历史与现实关系,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教师通过对全民族抗战典型史实的展示,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深刻体验中华民族抗战的决心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②再现日军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③了解现实中日本对战争的态度,引导学生理性爱国,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认识到民族自强才是根本。
重点 全民族抗战
难点 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两党的作用及评价;日军侵华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影响
教学模式 自主感悟,互动创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讨论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流 程 有机导入 播放《南京!南京!》主题曲 调节学生情绪,思考问题
日军侵华1、 展示日军侵华示意图、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伪满洲国等图片、音像、文字资料,给学生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认识到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的。
2、 自主学习:总结概括日军侵华的主要方式(罪行)。
3、 合作探究:这一时期日军为什么要大规模侵华? 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文字、音像、图片资料形成自己对日军侵华的直观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日军侵华的主要罪行,进一步思考日军侵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