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40字。
《辛亥革命》说课稿
江永一中历史组 周多瑞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是湖南省江永一中历史教师周多瑞。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辛亥革命》。下面我分三大模块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模块一:解码教材
这一模块分五个环节:
1、教材地位简析:这一课主要讲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包括“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三目。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学生情况分析:湖南江永一中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 历史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对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评价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缺乏锻炼,但他们又处于知识与生活阅历增长的阶段,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因此老师要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教学有效性。
3、教学目标定位:根据课程目标,确定了本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的背景、《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难点是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展示图片和材料让学生体会和分析,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
5、教法学法简介:整合各种资源制作课件,创设情境、 组织课堂讨论和分析材料,指导他们自主学习、体验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观察学习法和讨论探究法的指导。
模块二:教学流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如何将以上的分析落实到教学设计中。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紧密结合的五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演示全国一些城市的中山路图片,并设问:为什么全国这么多的城市设置中山路来纪念孙中山?----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帝国斜阳:山雨欲来风满楼
播放这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
“列强瓜分中国”这组图片(见课件),使学生了解到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加深了民族矛盾。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写实”等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体会到清朝统治危机四伏,人心思变。
演示这些革命先烈的图片并设置问题:“面对“豆剖瓜分”的中国,如果你是一位百年前的中国热血青年,你最想做些什么?”,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感悟历史,学习先辈们投身革命的爱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