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主义生活的新变化》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00字。
《现代社会主义生活的新变化》教案
教学建议
课堂导入
方案一:请一名学生描述自己夏日一天的生活,描述当中需涉及衣、食、住、行、娱乐等内容。由21世纪的生活状况,引出建国以来50多年生活史的回顾。
方案二:通过教师界定“社会生活”的概念,引入新课。社会生活是指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现代生活的变化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乡人民生活的发展变化情况。
教材分析
社会生活林林总总,包括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于政治、经济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在百姓日常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的种种反映,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分析
“日益丰富的饮食”、“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信”、“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为本节重点知识。因为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也直接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学生了解建国50年来人民的饮食、住房和交通情况有助于完整、深刻认识现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化。
重点突破
可以指导学生围绕确定的教学重点内容,分小组中集中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师生共同研讨。
难点分析
如何理性认识人民社会生活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密切关系是本节课难点。学生只是粗略地认识到人民生活变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关,但没有形成理性认识。
难点突破
当学生了解了变化过程,具有了感性认识之后,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或“人民社会生活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有何关系”等问题。最后,师生共同作理性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日益丰富的饮食;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信;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难点:人民社会生活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社会生活是指一各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人民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将学生分成农村组和城市组,每组有男生、女生各数人,分别介绍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娱乐情况。另有一名学生作解说。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的服装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式样。城市市民,男子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是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城里人的衣料多数是机织的洋布,农村一般是手工纺织的粗棉布、麻布。很快城里的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开始穿中山装和人民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