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文化》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500字。
《明清时期的文化》教案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明清时期我国文化有发展但落后的原因;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特征。明清时期的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等。思想方面的四位著名的思想家。明清时期的小说。类书和丛书的编纂。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对其中反映的立场、观点进行正确分析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3)情感教育目标:认识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是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的结果,其主要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认识明清时期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认识明清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认识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西文化产生了激烈的撞击,一些领域开始注意吸收来自国外的先进科技,“西学东渐”局面出现。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科技巨著;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2)难点:西方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目的及其活动的特点。
教学方法:
(1)阅读指导法;
(2)比较法;
(3)归纳法;
(4)讨论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学生思考:我国古代科技文化达到最高峰是在何时?
学生回答:宋元时期,达到最高峰。但是,明清时期开始衰落,落后于西方。
其主要原因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成就及落后的原因。
教学过程:
写板书: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
学生思考:明清时期文化发展和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原因:①政治因素: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渐趋衰落,但封建统治者仍然强化专制统治,推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阻碍了文化教育的发展。②经济因素:封建经济得到继续发展,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民族因素:民族融合继续发展,民族交流继续加强。④对外政策:中外交流走向“闭关锁国”。
学生阅读思考:明清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学生回答:特征:①总结性、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②传统性科技仍处于世界前列,但科技由发展而停滞。如:农学、医学、手工技术等方面。③但自明中期后与西方在科技方面的差距开始拉大。中国没能产生近代科技。④思想文化领域一方面专制色彩强烈,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和追求民主的早期启蒙思想。如:明清时期推行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制度,黄宗羲提出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