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求索与创新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我们面临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又是以知识传播、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为特征的。日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存环境,使各国竞争更加激烈。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教育,又在创新教育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作文教学中的创新精神的体现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些我们的认识和作法,以求与广大同仁探索一些作文教学的规律,从而在实践中构建其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br>
一.穷则思变<br>
我们说语文中作文教学要创新,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征是求异性。这种求异性并非主观臆想,而是指在认识过程中着力于发掘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着力于发掘现象与本质间的不一致性,着力于发掘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以及对惯见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性结论持分析的、怀疑的、批判的态度。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破除思维定势的束缚,把创新教育作为教改的重要内容来抓。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并且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 和讲评。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批评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 。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br>
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是:教师统一命题,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特别强调切题和立意。这样的教学,便于教师进行指导,便于用相同的、较客观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习作,更便于通过作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给学生的拓展空间却很小。还有:题目、体裁、题材、字数、主题、完成时间等高度统一。统一要求,使学生思想受到束缚,学生在写作时,不敢越雷池半步。难写的题目,你得写;不善写的体裁,你得写;不熟悉的题材,你还是得写。你意犹未尽,但字数限制,你必须停笔;你已枯肠寡肚,但仍得写上几句废话来充字数。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处景,同一种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感受,统一要求,不便于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写出自己新颖的观点、独特的感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