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新世纪的作文课堂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0/17 21:53: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作文教学。从近几年高考试卷分析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大多没能进行创造性的作文。曾经见过一幅漫画:入学前学生的头有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而当他们走出校门时,和老师的头一样,都变成了圆形。这幅漫画就深刻地揭示了我们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唯书是从,唯师是从,对学生的个性缺乏应有的尊重,以致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绝对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主体的发挥,其创造的火山,靠教师的猛灌强注是不可能爆发的,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没有火花时激发火花,点燃火花以后使之越烧越旺。<br>
    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思维大都比较积极,对问题的理解也比较深刻,教学效率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只管一味地讲,教学上还是一言堂,课堂气氛过于拘谨,甚至死气沉沉,师生双边交流活动少,学生很少发表甚至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气氛里学习,学生心情感到压抑,思维活动当然也活跃不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br>
    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一次去听一个老师的示范课,课上得很好,每一个提问都是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板书都是精心安排的,绝对的标准化。但其中有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某个答案可能存在异议,于是多次举手,而老师都用“巧妙”的手法把学生的手按下去了。吕老认为这个小插曲足以证明这堂课是失败的,因为老师严重地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的作用,可能学生的答案真的是错的,但老师也应该给学生一个主动表达见解的机会。吕老最后总结说: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有了结论的时候,再提出问题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之处,只有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够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来。<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