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阅读的新境界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追求阅读的新境界
韩寒东
摘 要:21世纪的到来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新旧的阅读理念,提倡一种超越文本的阅读新境界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符合人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的,同时也是拓展文本意义的需要。
关键词:阅读 阅读教学 阅读的超越
阅读能力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的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的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和书写能力。尤其是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前途和命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文精神的呼声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注重人生情理的体验和感悟以及人的价值体现。这对人的阅读能力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学习就是被动而准确地恢复作者原意的活动”的旧的基础理念严重地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追求一种新的超越文本的阅读境界是我们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更是时代和人自身对阅读提出的要求。
一
首先,阅读的超越是时代的呼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教育就是要创设一个自由的天地,培养一些敢于冲破传统的、僵硬刻板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兴人类,成为创造性人才的乐园。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的全球化也必然导致竞争的全球化,如果我们的国家没有创新,经济就永远受制于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必将越来越大。而这种“把自己的命运置于文本,反观自我,读出新意,为我所用”的阅读的超越正符号了这一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它要求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从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其在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中,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灵活多样性和个别性,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思维,更重要是这种超越要将人的思维成果直接地或间接地体现在人的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为我们所用,不断完善自身和社会。
其次,阅读的超越是符合人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的。
人作为阅读的主体,它不同于其他的机器,受别人的支配和控制,或者说人是“一根思想着的芦苇”,正是因为人会思想,所以阅读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机械地记忆,然后准确无误地将知识再现的程序化的过程。“每一个人,包括儿童,都从他所读的书籍中吸取适合他的东西,并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评价作品和作者的。”可见,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人的个性不同,人生阅历的深浅,都会使读者采用不同的角度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同时获得的也是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或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或是情感的对立。阅读本身是一种自我对文本的再度创造的过程,它并无好坏对错之分,别人的思想并不一定都是错误的,而你的观点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而言,阅读应该是读者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对文本意义的一种重新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是自己灵魂的一种触动,一种感悟,也是一种超越。
第三,阅读的超越也是拓展文本意义的需要。
一个时代的作品总是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政治和文化制度相适应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思想观念日新月异,因此文本意义也在时空上与读者拉开了距离。如果读者在阅读某篇文章时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毫无思想的恢复文本意义,那么古人的书中有很多思想与现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在我们看来也是滑稽可笑的,甚至是荒诞的,不可理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