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测试全科试卷(5科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综合资源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2/23 8:51: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广西梧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5科6份)
广西梧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2010年2月)--数学文.doc
广西梧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2010年2月)--理综.doc
广西梧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2010年2月)--数学理.doc
广西梧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2010年2月)--文综.doc
广西梧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2010年2月)--英语.doc
广西梧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2010年2月)--语文.doc
  2010年梧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角力(jué)     碑帖(tiè)   夹生饭(jiā)      不着边际(zhuó)
  B.晕车(yùn)     裨益(bì)     供给制(jǐ)      强颜为笑(qiánɡ)
  C.翘楚(qiáo)    骠勇(piào)   通缉令(jí)      称心如意(chèn)
  D.殷红(yīn)     龟裂(jūn)   迫击炮(pǎi)      垂涎欲滴(xiá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一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常常要跑好几家图书馆,      大量的文献资料。 
  ②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更注重与各地方台在“新闻”方面的沟通,在全国建立了新闻快速反应网络,和各地电视媒体签约,形成联动,以提高新闻的      性。
  ③ 从长远来看,要想保持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进行新一轮的技术革命,而现在      的发展新能源、生物技术、低碳经济等措施,都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A.披阅    时效    采取               B.披阅    实效    采取
  C.批阅    时效    采用               D.批阅    实效    采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上个世纪的后50年,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们站在波谲云诡的世界政治舞台的风口浪尖,不辱使命,经受住了时代加于他们的一切考验。
  B.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盛况空前,十万平方米的展厅里,布满了我国最新研制的高科技产品,参观者不绝如缕。
  C.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自然环境优美,草原文化浓郁,耳濡目染,他的内心滋长了挥之不去的草原情愫,他的诗作也饱含了草原的体温和气息。
  D.近几十年来,我们的科学研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研究人员的知识面窄,对外国的情况不甚了了,结果研究工作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局限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国家审计署将加大对中央关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相关政策实施情况的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B.尽管困难重重,赴海地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都是协同其他国家的国际救援队全力开展救灾工作,并与俄罗斯的救援队共享救灾信息。
  C.目前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中,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超重或肥胖,肥胖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的生活方式“由动到静”的改变所致。
  D.判断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艺术才情,主要是看他能否借助一个看似浅显而又充满玄机的故事来表现主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传染病的流传史一直都和人类的交往史紧密相连。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随着人类活动而传播,又反过来影响人类活动。而人类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史,同时也成为病原体实现全球瘟疫“一体化”的历史。这种历史现象,与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和小环境紧密相关。其中大环境指人类在大范围内的交往行为,它是关系到一般传染病能否从一个族群传播到另一个族群,并形成跨地区转移进而发展成为大规模烈性传染病——瘟疫的基本因素。小环境则指特定族群在特定地区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医疗条件等,它是关系到传染病最终是否可以发生,或者说病原体能否成功在人群之间传播的基本因素。
  从人类的起源到约1万年前,人们散居各地,谋生的手段主要是采集果实,间或以狩猎作为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人与动物、族群与族群之间的接触机会都比较少,故而传染病也较少发生。但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人们逐渐定居下来,并实现了对多种动物的驯养,也使得后者身上的病原体成功侵入人体,其中一些从此还在人体内安家落户,成为典型的人类疾病。而对人类来说,几乎所有的传染病都源自动物携带的病原体。而人类在驯养动物的同时,也开垦耕地、种植作物,从而也拉开了人与病原体之间大规模生存斗争的序幕。
  从公元前5000年左右到19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和病原体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病原体似乎始终占据着上风。病原体之所以得以肆虐,还要归功于大环境因素。大规模的对外作战是将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最主要方式,也是病原体开疆辟土的最佳途径。此外,不间断的土地垦殖使自然生态受到破坏,一些新兴的传染病也可能随之发作,而日益频繁的对外贸易也在瘟疫的流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如法国史学家拉杜里所言,这些条件使得全球瘟疫“一体化”。
  19世纪中叶开始,细菌学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医学思想上的革命,一种又一种病原体在显微镜下现身,人们逐渐掌握了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并有意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其中,大环境中的检疫制度与小环境中的隔离措施有力遏制了瘟疫的传播,而疫苗和抗生素的研发则为人类增加了一套“人造”免疫系统。
  20世纪以来,随着交通工具不断地更新换代,地球逐渐“村庄化”,但人口的流动特别是长距离的流动却渐趋规范化,这使得大环境在加快了病原体传播速度的同时,却有效控制了它们的传播途径。而对于小环境来说,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整洁,卫生设施愈发健全,清除了许多病原体的聚集死角。随着这一系列公共卫生体制的不断健全,鼠疫、天花、霍乱等传统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这绝不意味着人类对病原体的胜利。当人类的免疫系统和医疗水平可以有效控制传统病原体时,后者往往以变体的形式进行反击,如在1918—1919年间,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的世界性大瘟疫,导致了1500万到2000万人的死亡。而这一瘟疫便是由特定恶性流感族群的演化所导致,这种演化后的流感病毒,正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一种变体。西班牙流感爆发9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处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体的威胁之下。
  (摘编自李化成《世界史上的环境和瘟疫》)
  5.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驯养动物是人类疾病产生的根源。
  B.大规模的对外作战和日益频繁的对外贸易,使地球逐渐“村庄化”,为病原体实现全球瘟疫“一体化”创造了重要条件。
  C.显微镜的使用是人类防控传染病的基本手段。   
  D.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及疫苗和抗生素所构筑的人造免疫系统成为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