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720字。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维也纳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决定;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希腊、比利时独立和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的背景、概况。
2.能力方面:(1)通过讲述和引导学生分析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体系下的矛盾冲突以及体系从动摇到彻底瓦解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矛盾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1848年欧洲革命中各国的情况,分析出这次革命的性质,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维也纳会议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维也纳会议是俄、英、普、奥的分赃会议,会议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同时也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进步的、合理的历史观。(2)通过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这次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列出《19世纪20~30年代欧洲重要的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表格,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列表的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1815年2月维也纳秘书长的报告”和“神圣同盟议定书”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维也纳会议的内容是重点。这次会议是一次影响19世纪欧洲局势的会议,在会后的一段时期里,欧洲的国际关系常常是围绕着维护或打破这次会议所确定的维也纳体系而展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巩固“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战争”一节所学的内容,又可以加深对本节“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冲突”和“1848年欧洲革命”两个问题的理解。(2)1848年欧洲革命的原因和意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