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980字。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9世纪70年代后期,欧美工人运动重新高涨;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第二国际的成立;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决议及其作用;修正主义的泛滥;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列宁主义的诞生。
能力培养:
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第二国际的作用、修正主义的根源、列宁主义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音乐、文字材料等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体验提取、分析和使用历史信息的方法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第二国际建立、初期活动及其作用的教学,使学生受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教育;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国际的建立;列宁主义的诞生。
教学难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及其产生的根源。
教学方法:比较法;分析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的情景回顾马克思的历史贡献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第二国际的成立
1、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第二国际成立的条件(阶级条件、思想条件、组织条件、领导作用)
2、第二国际的建立
⑴时间:
⑵成立地点:
⑶大会内容:
⑷意义:
3、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及其作用(通过材料设置的情景推导、归纳出相关内容)
(通过材料对比分析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异同)
强调:第二国际组织形式相对松散(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
原因:第二国际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活动的,而且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情千差万别,相对松散的组织形式便于各国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