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2/26 13:34: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620字。
  《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 “九一三事件”;国民经济的破坏和复苏;“批林批孔”运动;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阐释表格型材料的能力。(2)讨论、分析“‘文化大革命’是否是真正的群众运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评价毛泽东历史功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尽管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野心用尽,阴谋篡党夺权,但最终逃不脱覆灭的命运。历史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有能力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任何反动力量也推翻不了的。“文革”中,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斗争、不懈努力,使“文革”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在若干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九一三事件”是教学重点。它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势力恶性膨胀的必然结果。事件本身即是对“文化大革命”从理论到实践的否定。(2)“四五”运动是教学的又一重点。它是全国人民奋起抗击“四人帮”反革命活动的集中体现,为粉碎“四人帮”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2.难点分析:对“文化大革命”及对毛泽东本人的评价是教学难点。“文化大革命”有亿万群众参加,为什么又说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对学生自身成长和国家发展前途关系重大,必须澄清。
  课堂教学设计
  师:(与学生共同回忆“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的动乱情况:从红卫兵运动到全面夺权、打倒老干部、全国动乱的形成,这一切都给阴谋分子、野心家篡党夺权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
  师:1968年末,毛泽东在“造反派”全面夺权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如何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江青借“文化大革命”窃取巨大权势的反党阴谋集团,在没有完全达到篡党夺权目的之前,是不会善罢甘休的。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林彪被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林彪、江青帮派骨干占半数以上,使他们部分地实现了篡党夺权的野心。但是,他们的野心是没有止境的。
  生:(阅读教材,了解林彪生平及其权势攀升情况)
  师:1970年8月,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会上,林彪一反善于迎合毛泽东的常态,用设国家主席一事向全会发难,抢班夺权的马脚一下子显露出来。毛泽东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对林彪集团的阴谋活动予以压制。(指导学生阅读第118页小字)已被确定为接班人,盛势之下的林彪为何还要抢班夺权呢?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归纳)林、江彼此争夺,明争暗斗;夜长梦多,怕毛泽东变卦;林彪身体差,叶群说:“林彪的身体拖不过毛泽东。”于是,林彪先下手为强。林彪妄想当国家主席、用“和平过渡”的办法篡权活动受到沉重打击以后,铤而走险,准备采取武装政变的方式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但多行不义必自毙,反而加速其灭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