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成语运用中的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所谓成语运用中的“似非而是”现象,就是指成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以我们常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去理解似乎错了,但实质上,却正是它恰当用例的一种现象。近几年来,该现象已成为高考命题者考查学生成语运用能力的设题技巧之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br>
对某些成语的运用作出“似非”的判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文试结合具体语例对此作些简单解释说明,以期获得些许启示,来提高我们对成语应用的辩识能力。<br>
一、弄错情感褒贬<br>
(1)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br>
解说:“想入非非”这个成语,以现在一般人的眼光来看是一个很明确的贬义词,在上面的语境中,似乎有点不合适。然而,当我们认真考察了它的原始出处后,就会发现,“想入非非”原来是用于佛教禅宗的“悟”性问题,至少也是个中性词,这一点有关课文课下小注作过说明。因而,例句中“想入非非”的应用是正确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