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开展研究性学习
桂东一中 朱耀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论、策略、方法,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特性化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重知识、重传授、重结果,而研究性学习则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它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特点,它涉及到学生的书本内外、学校内外、家庭内外的多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养、语言文字表达等不一而足,所以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笔者在高二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成效,多个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制作成电脑作品,获县一等奖。笔者认为在尝试研究性学习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把课堂研究作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旋律。
所谓课堂研究,就是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既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研究,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它不是简单的问答,也不是一般的讨论,而是有课题、有研究、有总结、有报告的研究学习的过程。
课文研究。 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将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或课后练习转换成研究课题。这样,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便于开展讨论研究,又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莫泊桑《项链》一文中,可以让学生研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玛蒂尔德的丈夫路瓦栽的性格特点,以及如果玛蒂尔德的项链没有丢失又会怎么样等。学生通过讨论,认为过去一直简单地把玛蒂尔德当作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来批判、否定是不太公正客观的。认为她具有诚实、善良、质朴、坚韧、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1)她做衣服时能通情达理,善解从意;(2)尽管想入非非,但无非分之想,没有自甘堕落;(3)能按时归还项链,颇守信用;(4)没有为了占有项链而耍赖的不良想法,恪守道义等。这样,学生就能打破权威,给玛蒂尔德以全新的评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实属难能可贵。158班李斌同学负责的学习小组研究分析《失街亭》中的诸葛亮形象,通过上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查阅了大量资料,写出的总结报告观点新颖独到,分析深刻透彻。他们认为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其品德高尚、智谋过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代表,但也有自负和临机不决的一面。甚至大权独揽,独断专行,自恃清高,听不进逆耳忠言,错杀魏延等。160班姜政伟同学负责的学习小组研究鲁迅生平,更是成绩突出,制作成20多页的幻灯片,还打印了30多页文稿,分别从“鲁迅生平简介”“鲁迅杂文评价”“鲁迅 小说评价”“空白与繁琐——鲁迅语言艺术评析二题”“结语”等方面加以陈述,很有深度,博得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