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意蕴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7 18:1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红楼梦》的意蕴

摘要:柳宗元有一句名言:“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句话用于文学艺术作品,可以有两层意思来理解。一层意思是说,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蕴。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必须要有“人”(欣赏者)的阅读、感受、领悟、体验,才能显示出来;再一层意思是说,一部文学艺术作品,经过人的不断的体验与阐释,它的意蕴、它的美也就不断有新的方面(或更深的层面)被揭示、被照亮。而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的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事态的鸿篇巨制《红楼梦》的意蕴,更是众说纷纭。本文主要从《红楼梦》悲剧性的艺术层面,来阐释一下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从哲理性的艺术层面,去体验整个人生的某种意味。
关键词:悲剧性  “情”  艺术层面  意蕴  意境  哲理性

(一)《红楼梦》的悲剧性

《红楼梦》的悲剧性并不在于贵族之家(贾府或四大家族)的衰亡(由盛到衰)的悲剧,也不简单在于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而是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剧。简单一点也可以说是美的毁灭的悲剧。
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曹雪芹自己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大旨谈情”。他的审美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总体来说,曹雪芹的美学思想核心是一个“情”字。《红楼梦》的全部艺术虚构和艺术创造,都围绕“情”字这个核心,所谓“因情捉笔”、“因情得文”,所谓“情就是幻,幻就是情”,所谓“一篇情文字”等,都是这个意思。①他通过清醒的现实主义写出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和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②写出了带有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倾向的审美理想在封建“末世”遭到毁灭的悲剧。也正是这种悲剧性使《红楼梦》具有震撼人心的美学效力。
曹雪芹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要寻求美的人生,但是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他就虚构了、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就是大观园。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太虚幻境”。“太虚幻境”是一个“清静女儿之境”,是“孽海情天”。大观园是一个女儿国,是一个“有情之天地”,大家读《红楼梦》都记得,第六十二回写湘云喝醉了酒,包了一包芍药花瓣当枕头,在山石僻处一个石凳上睡着了,四面芍药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扇子掉在地上,也埋在落花堆中,一群蜜蜂蝴蝶围着她飞,口内还作睡语说酒令:“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③还有第六十三回,写怡红院“群芳开夜宴”,大观园的少女们聚在怡红院为宝玉做寿,喝酒、行酒令、唱小曲,最后都喝醉了,横七竖八睡了一地。第二天袭人说:“昨儿都好上了,晴雯连臊也忘了,我记得她还唱了一个。”四儿笑道:“姐姐忘了,连姐姐还唱了一个呢,在席的谁没唱过!”众人听了都红了脸,用两手握着笑个不住。④那是一个春天的世界,是美的世界。那里处处是对青春的赞美,对“情”的赞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