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中学2010届高三二月月考理综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综合资源 / 高三理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6 8:48: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6970字。
广西桂林中学2010届高三二月月考理综试卷
出题:潘健、廖红铭、万榕 审题:王杰飞、陆惠金、冯立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u:64 Ba:137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玫瑰有5 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迄今已培育出2 500多个品种。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黄酮类化合物3、5-氢氧化酶”的基因,因此蓝玫瑰被认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日本科研人员将蓝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这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为蓝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中
B.培育蓝玫瑰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C.蓝色素基因在所有玫瑰细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
D.蓝玫瑰的培育成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物种
2.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某绿色植物体内C3和C5两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有人据图作出了如下分析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m表示C5,因为夜间叶绿体不能产生ATP和[H],C5因缺少ATP不能与CO2结合而积累
B.在5时~9时之间,光合作用的最大限制因子是温度,11时~l5时最大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和CO2
C.16时~20时两种物 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植物气孔开放和ATP、[H]生成减少
D.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植物呼吸作用增强产生较多的CO2是l6时~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右图甲为被子植物种子形成过程的某一阶段,乙为脊椎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一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中2部位是由顶细胞分裂而成
B.被子植物在达到开花年龄后,其营养器官的生长就会停止
C.乙中的细胞继续分裂、移动和分化,可发育成原肠胚
D.卵裂期胚的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4.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它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先增殖分化成原红细胞,原红细胞再经3~4次有丝分裂,分化为成熟的红细胞。由此可推断原红细胞
A.无成形的细胞核 B.有核物质,无核膜
C.无核物质,无核膜 D.有成形的细胞核
5.对下列曲线中a、b点所表示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点所有酶的结构相同 B.图乙中,a、b点细胞的代谢强度相同
C.图丙中,a、b点的生理效应相同 D.图丁中,a、b点种群的增长率相同
6、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Mg(OH)2和Al(OH)3热分解生成的气态水可覆盖火焰、驱逐O2、稀释可燃气体,分解产物MgO和Al2O3能较快地与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反应,所以它们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无机阻燃剂。
B、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C、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D、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
7、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
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B、乙醛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而乙酸不能
C、苯酚与溴水作用可得三溴苯酚,而苯与纯溴作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得到一溴代物
D、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8、某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如右图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