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60字。
课题: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北师大三附中作者:史磊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内容基本特点:
本节内容概念性强,受到初中知识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和辨析。内容进一步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系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建立了速度概念,从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过渡到瞬时速度。
本节教学内容在章或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速度从知识点上来说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之一,其中瞬时速度是本章的难点。从本章各部分的联系上它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位移和时间以及加速度和时间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速度与生活联系紧密,对它的理解从小范围讲,将会对位移和加速度的理解大有好处;从大的范围讲,将影响到对运动学乃至动力学的学习。
本节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类比推理法、启发式教学
对关键环节处理方法:
1.初中对于比值法的定义形式大量运用,可以让同学回顾,引出速度概念。用具体事例找出速度与速率的区别,进一步确理解高中速度概念。
2.利用光电门和速度传感器对几种物体的速度进行测试,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以及极限法的渗透也就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方法
3、根据速度定义体会变化率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问题情景
视频:
刘翔夺冠
与初中链接: 观看视频
请学生尽可能用物理语言去解说这一段夺冠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的想象,发挥创造性思维
二、概念引入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
2、给出有关视频的数据
刘翔跨栏的距离:110米
所需要时间:12秒91
引出几个概念
1、坐标与坐标变化量——Dx
2、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结论:
比值Dx/Dt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3、理解速度方向——速度的矢量性
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4、速度定义:
v=Dx/Dt=(x2-x1)/(t2-t1)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位置变化)快慢
物理量特点:矢量性
想一想:在初中学过的比值定义的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