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设想<br>
<br>
《孔乙己》这篇小说,揭示了旧时代的"国民性"问题,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进行引导。在启发思考的同时,作一些必要的补充讲述。<br>
<br>
阅读这篇小说,要注意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深刻意义。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br>
<br>
课时安排<br>
<br>
3课时。<br>
<br>
第一课时<br>
<br>
一、导入新课<br>
<br>
五四运动前夕,国内军阀混战,政治黑暗,劳动人民遭受着深重的灾难。在文化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已经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当时就清楚地看到,文化教育走什么样的道路,是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青少年的大问题。因此,他写了不少的小说,启发人们对几十年间的社会现实进行对照,懂得批判和取舍。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短篇小说《孔乙己》。<br>
<br>
二、课内预习<br>
<br>
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完成以下练习:<br>
<br>
1.正音正字。阔绰<br>
<br>
咸亨 舀出 羼水 蘸了酒 打折了腿<br>
<br>
2.解释词语。<br>
<br>
格局 每每 阔绰 缠夹不清 颓唐 哄笑 不屑置辩<br>
<br>
3.思考。<br>
<br>
(1)小说主要写了孔乙己在什么地方的活动?<br>
<br>
(2)众人对待孔乙己是什么态度?<br>
<br>
(3)小说中写到了孔乙己的哪些遭遇?你觉得他哪一次的遭遇最为悲惨?<br>
<br>
交流、讨论后明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