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10050字。 杭州二中2009—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自选模块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8题,全卷共9页。满分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将选做的题的题号按规定要求填写在答题纸的“题号”框号内。 4.考生课任选6道题作答,所答试题应与题号一致;多答视作无效。 5.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语 文 题号:0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1)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几种意像及寓意。(4分) (2)任选其中的一种意象结合具体的作品加以赏析。(6分) 题号:02 “中国现代散文诗歌欣赏”模块(10分) 真水无香 潘向黎 在博物馆里,看见了一方清代的印,刻的是“真水无香”四个字。 我对文物、金石都全然无知,也不知道这是作者蔡仁的夫子自道,还是另有出处,可是无声地念着这四个字,就觉得像在月圆之夜步入空庭,清朗月光在刹那间照遍了全身,浸透了肺腑。一时间有莫名的感动,很想说出来,可不知道对谁说、从何说起。 读过多少名言、格言,都是有智慧的,可是有哪一句比“真水无香”更宁和、透彻、充满清气?那些名言、格言,往往是教人进取、催人奋斗的,是有目标要去争,而“真水无香”却是没有目标,也不争,只是一种境界:自然、平静、清澈、淡漠无痕、空阔无边。这才是大智慧啊。回来后把这几个字翻来覆去地念,越发觉得深不可测。 读一本随笔,里面提到日本古典名著《徒然草》,正听叶田谦好在里面说:追求金钱的人生是多么愚蠢,追求地位和名声同样不智,无意中发现这样的句子:“真人,无智,无德,无功,亦无名。这类真人的事迹,谁能知解,谁能传扬?此非隐德守愚,而是本已超乎贤愚得失之境。”原来我想找的,在《徒然草》里等着我呢,真人无所谓聪明,无所谓品德,无所谓建功立业,更无所谓声名远扬,难怪“名”字常和“虚”字相连,叫做了“虚名”,可是“祸”却是“实祸”。而那些超越了贤愚得失之境的真人,我们是无从得知、无从了解的。盛名、美名如同芳香,藉此我们才能了解一些古代的人中精华,但是那些真正大智大慧、超出尘俗的人,却如同纯净的水,是没有香气的,更不会远近飘扬。除非有福气接触到他们,否则我们永远不知道人可以做到那样的纯洁和一清至骨。可是那样的人,岂是我们可以得闻其名、得见其人的呢?我们可以仰慕、追随的,无非还是有香之物、有名之人罢了。如果我们拒绝,那我们就没有什么可以仰慕、追随的了,我们心里的一个地方,只能永远是空的。至于世上所有的建功立业,所有的功成名就,若不为财富、地位,总能说出一个“名”字——无非是想让自己成为有香气的水罢了。真水无香,我们一出发就走了反方向。可是我们不出发,也许本来就不是纯净的水,还不如求些香气,掩了浊气呢。要淡、要透彻,是要大本钱的,而且是与生俱来、不可强致的。想想真是让人悲哀。 真水无香,说到这儿,话是说透了,却也说到头了。既是高山仰止的意思,也是人至察、水至清的意思。 忽又觉得奇怪,我怎么会由“真水”想到“真人”的呢?细细再想,原来这不相关的两处里倒是藏着绝妙的一联——上联:“真水无香”,下联:“真人无名”。其间时间和空间都跨越了很远,真是遥遥相对,玄妙无限。 妙联天成,可是该用什么样的纸和墨来写才妥当,谁来写才能传出这几个字的神韵若有了那么天衣无缝的一联,谁又配在自己的住处挂它呢?恐怕任谁也要从身上生生逼出伧俗来的。那样的话,岂不是风雅不得,反成祸害。有些话有些事,也许还是从来不知道的好。 1.从内容、语言两个方面赏析文中划线句子。(5分)(50字左右) 2.结合全文,探求末句“有些话有些事,也许还是从来不知道的好。”的意蕴。(5分)(80字左右) 数 学 题号:03 “数学史与不等式选讲”模块(10分) 已知正数 满足: . (Ⅰ) 求证: ; (Ⅱ)求 的最大值. 题号:04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模块(10分) (Ⅰ)已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是 ,如果直线 (其中 为参数)与曲线C交A、B两点,求三角形OAB的面积最大值. (Ⅱ)任取曲线 上的点M(不与 轴重合),过M作MN垂直 轴于N,在OM上取 ,当M在曲线C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英 语 题号:05 阅读下面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答题。 Listening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munication and learning.Can everyone bee good listeners ___①___ Even good listeners may recall only fifty percent of what they hear.Retention, the ability to remember and recall information, decrease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