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五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11 5:0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阿Q正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二、引导学生理解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三、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小说观察认识人生和社会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阿Q形象的丰富性 鲁迅的改造国民灵魂的思想
教学方式: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结合 。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言(3′)
2001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份。申奥成功,足球出线,顺利入世,让我们感到了巨大的欢乐。它值得纪念还因为今年是鲁迅诞辰120周年。我们已经知道,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灵魂,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那让他获得世界声誉的是哪一部小说呢?是《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还是《祝福》、《药》?这些都不是,鲁迅小说的杰作应该是《阿Q正传》。毛泽东说:“《阿Q正传》是一篇好小说,我劝看过的同志再看一遍,没看过的同志好好地看看。”而今年同时又正好是《阿Q正传》发表80周年,我们更有必要好好地看看它。
齐读诗歌《打开他沉重的书》。
二、简介《阿Q正传》这部小说发表和出版的情况。(5′)
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晨报副刊》上连载,署名为巴人。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回忆《呐喊》这部小说集的内容。
我们读过《呐喊》中的好几篇小说,也曾读过《〈呐喊〉自序》,请结合所学过的课文,谈谈《呐喊》是怎样的一本书?为什么要取这个书名,它贯穿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出版于1923年8月,收集了《狂人日记》等共15篇小说。《呐喊》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农村和小城镇的面貌;塑造了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城镇贫民(《药》)、人力车夫(《一件小事》)、饱受凌辱的农民(《故乡》、《风波》)等形象。
取名《呐喊》是要以呐喊声“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破毁“铁屋子”并“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先生曾讲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盛举的人们。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首推文艺。”这些自白包含了作者面对中国人精神沉沦而不自知的现状的深切的疼痛。这呐喊是发自内心沉痛的呼唤。
鲁迅的立人思想:救国之道,“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文化偏至论》)
在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他说他试着“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我国的“百姓,却就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1933年,他在《再谈保留》(《伪自由书》)中重申自己创作《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鲁迅先生是曾经学过医的,他用了手术刀刺向了中国人的灵魂,给我们奉献了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阿Q。这两节课我们就去未庄看看这个人物灵魂的病症是什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