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则活 活则通》--浅谈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中的反思教学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反思在现代文阅读复习中的内涵是:题目是什么意思,答案是什么,题目和答案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根据这个题目和答案告诉我们在回答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等等。经过这样的“反思”分析,学生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真真理解答案的来龙去脉。通过此种方法的训练,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同时,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心理素质,使他们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不会产生畏惧情绪,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难啃的题目”。
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主要还是以大量地做题目为主。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慢慢地积累语文感知,从而产生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后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像似条件反射的机能。也就是说一看到题目他就会想起以前积累的感知,通过已有的能力水平把题目做出来。这种方法的缺点显而易见,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真正的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新的复习思路,反对题海战术。这种新的复习思路应该既能提高学生做现代文阅读题目的正确率,又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反思(Introspection)这一理念在复习中的贯彻就是该思路中的精华。反思在现代文阅读复习中的内涵是:题目是什么意思,答案是什么,题目和答案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根据这个题目和答案告诉我们在回答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等等。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题目来说明如何在复习中贯彻反思这一理念。
(一)反思回答什么(解决范围问题)
例一(1998年高考第四题,语段略)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这一道题题干要求回答的是这样写的“作用”,好多学生对此往往无从着手,不知道“作用”要求回答的内容到底有那些。根据答案给我们的提示,从中可以知道答案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法方面的,即反衬;一是内涵方面的,即玉簪花生命力之强。针对这一题目的解剖和反思,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条结论:凡是与此相似的题目,在回答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答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否则有可能要扣分。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 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这个题目和上面第28题一样,“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也是颇让学生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从什么角度来回答这个题目比较全面而正确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复习中分析此题时,让学生根据题干然后结合答案来仔细的思考一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具体的反思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虽然题目要求回答的范围是“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但是答案告诉我们如果只从“表达上”去回答这个题目是不完全的,答案还包括内涵上的,如第1小题中的“时光飞逝”,第2小题中的“本文主旨”。我们在复习此题前经过测试统计有68%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答案变成了这副模样:(1)使得句与句之间紧凑,起到强调作用。(2)所写的内容不断扩大,起到强化作用。这些答案存在的问题是缺少对具体内涵的揭示,在批改的时候很遗憾的失去了原本可以得到的分数。
(二)反思怎么回答(解决方法问题)
例一(2003年高考第四题,语段略)
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① 把乡土情结提高到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在剖析这一题目的时候,先让学生看看答案,看答案三个小点回答了些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