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寓教于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11 13:2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论“寓教于乐”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校  卢 芳
    
摘  要:从审美的角度来探讨文艺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功能的内涵,“寓教于乐”文艺功用观的内涵和价值意义。
关键词:文艺的审美教育、文艺的审美娱乐、寓教于乐、内涵、价值意义

文学艺术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活动贯穿文学的全过程,一方面文学对社会人生的再现是作家的审美创造;另一方面,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既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也是读者变革自身的过程。文学作品一经问世,便会在社会上产生反响,服务于广大读者,这便是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的社会功能是通过文艺特征,特别 是其审美的本质特征得以发挥,是文艺的审美价值的外化和表现。因此,从总体上说,文艺的社会功能就是文艺的特殊性的审美功能。下面就文艺的审美教育功能、文艺的审美娱乐功能及“寓教于乐”文艺功用观谈谈一些见解。
一、文艺的审美教育功能
文艺的审美教育是指文艺可以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理想和情趣,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的教育,是文艺的一大社会功能。
由于文艺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艺对现实的反映,是作家在感受、感知的基础上,渗透了作家的思想感情,通过审美的方式予以物化。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定社会生活的正确、深刻的反映和评价。在读者的人生观、思想品格、道德情操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积极的作用,能提高人的素养,净化人的灵魂,是读 者的“生活教科书”、良师益友。
有一种观点,对文艺的教育功能往往作实用主义的理解。把文学作品混同于纯粹的思想教育教材,似乎文艺的教育功能可以是一种独立的存在,或者是外加的,甚至期望通过阅读某部文学作品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于此相对应,又有一种观点,否认文艺同社会生活的联系,否认文艺的社会效应。有的作家声称自己只是在摆弄文字,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自己也说不清楚。这当然也是可能的。但因此他的作品也必然不可能在社会上引起什么反响,至多为他自己或他那个小圈子内一些人所赏玩。同样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
文学史上一大批表现进步理想和民主意识,鞭挞剥削制度罪恶的作品,如《诗经》中的不少佳作,屈原的《离骚》,杂剧《窦娥冤》、《西厢记》,小说《水浒》、《红楼梦》等等,不但在旧时代,就是对今天的读者依然具有教育意义。鲁迅的弃医从文,正是因为他意 识到:文艺是改变人们精神的利器。一系列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等等,正是他教育国民,唤醒民众的一剂良药。当代的优秀作品,由于有更先进的世界观的指导,更贴近读者的思想、心理、情绪,教育功能往往更加明显。《红岩》、《青春之歌》、《高山下的花环》中的主人公,成为广大读者学习的榜样。《乔厂长上任记》和《新星》发表后,“希望涌现千万个乔厂长、李向南”成为大家热门的话题。不少工人农民甚至投书出版社和作家,热情呼唤“乔厂长”和“李向南”到他们地区和单位来工作。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战士车尔雪夫斯基,被沙皇政府关禁多年。在一间狭小、潮湿、寒冷、臭气熏天的石屋里,他骗过狱警和书报检查官,日以继夜地奋笔三个月,完成了长篇小说《怎么办》。在这部作品中,既对俄国的黑暗现状作了毫不留情的抨击,又以极大的胆识和远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