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活动创新训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写作活动创新训练
钱建江
“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受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肖川《论创新精神》)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创新精神无疑是原动力。我们这个时代对创新能力的需求尤为急迫。但是,创新品质从来不是一蹶而就的,它潜伏在每个人的思维意识里,需要不断激发,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方面,学校教育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当前,一大批教育工作者为了“理想的教育”而呕心沥血、不倦奋斗着,他们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个性,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就一定能催开学生思维中的创新之花,增强其人格力量,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
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部分,贯穿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在第三、四学段的课程目标中又明确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以下举例谈谈我在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对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创新训练中的一点体会,与同仁共谋。
写作活动创新训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训练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给出象征物。例如“春蚕”、“落花”、“冰”等等,抽签决定某一小组的学生说正(即褒义的方面)或反(即贬义的方面)的含义。第一组的同学若抽到“正”,则说出“春蚕”的正面象征义(如“无私奉献”),可以列举有关诗句、成语、格言等(如“春蚕到死丝方尽”等),第二组的学生则说出反面的象征义(如“自寻烦恼”、“作茧自缚”等)。然后第二组的学生先说“落花”的正面象征义(如“死而后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