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二)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说明:本单元测试题依照素质教育的精神设置,题型靠近高考,内容立足课本,注重课内知识的迁移引申。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牟蕴颖。<br>
一、(36分,每小题3分)<br>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型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r>
A.淤滩(yū) 簇新(cù) 胚芽(pěi) 伤痕累累(lěilěi)<br>
B.挣脱(zhēng) 喷薄(bó) 绯红(fěi) 奔放不羁(jī)<br>
C.勒索(lè) 蛮荒(mán) 眷属(juàn) 劈荆斩棘(pī )<br>
D.彷徨(páng) 疲惫(bèi) 迷惘(wǎng) 蜗行摸索(wō)<br>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br>
①诗中的“我”既是祖国历史、现状的客观见证人,又是和“你”面对面 的对象。<br>
②新诗潮最为显著的 标志,按徐敬亚的说法是“蔓延全国的‘大学生诗派’和四川的‘整体主义’”。<br>
③“后朦胧诗”的写作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已 了我们以往关于诗歌的传统观念。<br>
A. 絮絮而谈 起源 脱离 B.侃侃而谈 源头 抛开<br>
C. 娓娓而谈 滥觞 偏离 D.夸夸其谈 开始 离开<br>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r>
A.我不想把死亡渲染得多么辉煌,我宁肯说那是件凄凉的事,其中埋藏着真正的绝望。<br>
B.海子史诗构图的范围内产生过世界最伟大的史诗,既然说这是一个泛亚细亚范围,那么事实是他必须受众多原始史诗的较量.<br>
C.这张社会关系之网会剥夺我们生活的纯洁性,使我们疲于奔跑,心绪难定,叫我们觉得生命徒耗在聊天、办事上真如行尸走肉。<br>
D.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以及价值尺度的时代,有一个诗人自杀了,他逼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br>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r>
A.篆刻欲运刀随心所欲,各逞其妙,需讲究刀法。<br>
B.对于公益事业,他甘之如饴;对于奢侈享受,他弃之如敝屣。<br>
C.经过三年的惨淡经营,这个厂终于扭亏为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br>
D.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br>
5.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r>
A.播种希望<br>
B.点燃创见的火种<br>
C.放飞理想<br>
D.酒杯盛满幸福<br>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r>
A.被恭称为诗人或自命为诗人的人,单就文化素质、文墨功力、文采才气而论,我们又能在哪里找到他们的“贵族”品位呢?<br>
B.假使你读的、写的是现代诗、自由诗,你也应认真看看人家写的高品位的诗是个什么模样。<br>
C.许多台湾诗人跨过了那湾“浅浅的海峡”,踏上了魂萦梦绕的故土,这已成为沟通海峡两岸人民心声链条中不可缺失的一环。<br>
D.诗是最适于表现内心隐秘的文字,它用意象语言所揭示的正是隐藏于人情感深处的东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