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感在作文中的作用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真 情 实 感,行 而 久 远
浙江嘉兴秀州中学 胡良华
[摘要] 真情实感是产生好作品的必要条件,要写好文章,必须具备真实的情感,真实情感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培育真实情感;教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有意识地以个人的良好情绪体验去波及和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关键词] 真情 实感
传世的文章从何而来,感人的作品如何写就?这是一个显而易见又非人人能明白的问题。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的文章究竟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够统计得清楚,然而,能够流传后世,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其原因中一个主要的方面,那肯定是离不了“情真”这两个词。真情实感是产生好作品的必要条件,要写好文章,必须具备真实的情感,真实情感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培育真实情感。所谓情感指的是“人受外界刺激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倾向,如喜欢不喜欢、愉悦不愉悦、满意不满意、需要不需要等。它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感染性”。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倾向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方面。除了学生应“自备”的,教师能否“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有意识地以个人的良好情绪体验去波及和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十分重要。二是教师方面。教师如果能始终如一、满腔热情地去与学生建立正常的教学关系,学生也就“乐学”了。
一、实施情感教学,是学生接受情感体验的先决条件。
实施情感教育是搞好作文教学的需要。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对“为学”要有感情和兴趣有过精辟的见解,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感情和兴趣直接影响效果。而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情趣,是需要老师培养的。在这方面,孔子堪称教师的楷模,他给学生以无限的爱。“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就是孔子乐教的具体表现。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对乐学、乐教也有深刻的论述,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可见,无视学生情感世界的教学方法早已为老师所摒弃,学生所厌恶了。“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当今学生所处的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即时信息”接触多,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烈,他们的情感特别丰富,且较注重个性追求,这为作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的激起,必然促使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的形成,有了良好的自觉性,也就有了良好的学习情感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