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31小题,约9820字。
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0.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Ba 137
第I卷(选择题,共21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研究发现,成年哺乳动物的脑组织仍可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2007年,科学家发现了将普通皮肤细胞转化为“诱导干细胞”的方法。2009年发现“TRIM32”蛋白质的表达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生成神经元。如果这种蛋白质的表达被抑制,则神经干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都会保持干细胞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诱导干细胞”与普通皮肤细胞相比,功能有差异,形态、结构也有差异
B.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中的DNA、mRNA和蛋白质都完全相同
C.抑制“TRIM32”的表达有助于建立神经干细胞的细胞系
D.激活成年人沉睡的神经干细胞并促进“TRIM32”的表达,可形成更多新的神经元
2.病毒疫苗和抗血清在现代免疫学预防、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消灭人体内病毒只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
B.一个成熟T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只有一种抗原的受体
C.人体接种病毒疫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属于被动免疫
D.以抗血清治疗病毒性重症患者属于二次免疫
3.右图为原核细胞内某一区域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两处都有大分子的生物合成,图中DNA可以
与有关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B.①②两处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均为A和U、G和C
C.①处有DNA聚合酶参与,②处没有DNA聚合酶参与
D.①处有DNA-RNA杂合双链片段,②处没有DNA-RNA杂合双链片段
4.右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
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
争排除现象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都是已知的
B.接受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物成为一个新物种
C.可从人肝脏细胞中提取胰岛素原的mRNA,逆转录获得人胰岛素原基因
D.外源基因转入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经细胞核移植等技术可获得转基因动物
6.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功能上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胰蛋白酶处理卵裂球获得的细胞可直接移植到同期发情受体的子宫中继续发育
C.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可得到一群性状完全相同的个体
D.从卵巢中取出的卵母细胞与获能后的精子完成受精作用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和DNA都是提供人体能量的重要物质基础
B.塑料管材、奶瓶、食物保鲜膜、大棚塑料薄膜等主要材料是聚氯乙烯
C.SO2、NO2、NO、氟氯烃、CO2等均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物质
D.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和共价键均为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使用100 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准确量取9.4mL盐酸
B 用石墨做电极电解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NaY的混合溶液 比较X-、Y-的还原性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