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全科试卷(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全科)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doc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doc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doc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doc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doc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doc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doc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doc
江苏省三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审核:王斌 编校:王思亮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问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咯血/恪尽职守 粘贴/沾沾自喜 亟待/亟来问讯
B.模样/模棱两可 橘子/云波诡谲 削皮/削足适履
C.枫叶/岚烟缥缈 伛偻/衣衫褴褛 将校/校准仪表
D.泄露/公开露面 豇豆/力能扛鼎 坍圮/杞人忧天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巴金在晚年以“说真话”的勇气和平易近人的文字,倾心创作《随想录》,反思自我,拷问灵魂,其作品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B.当初,日本丰田汽车秉持“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在美国市场脱颖而出,如今却因质量问题陷入“召回门”泥潭,其昔盛今衰的境遇令人深思。
C.最近,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D.近日,古城苏州气温渐暖,街道两侧玉兰树上的花蕾竞相绽放,成为姑苏城里一道春意阑珊的美景,行人纷纷驻足观赏。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背逆性思维”。(不超过30个字)(4分)
习惯于“背逆性思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言必称三王,行必提尧舜,即使欲对传统有所突破,也要“托古改制”。在全球化时代,过去的和现存的每一种社会生活模式都暴露出其固有的缺点。它迫使人进行“前瞻性思维”,把理想模式建立在未来。
“背逆性思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2010年2月10日,在温哥华举行的第122次国际奥委会全会投票选举中,南京市获得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消息传来,南京各界为之欢呼沸腾,举行申奥成功庆典。请你拟写一条庆典标语,要求能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
先生字日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务质今日所可行,而丕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
乙酉之夏,太安人②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昊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事既不克,先生与庄幸得脱。次年,几豫昊胜兆之事,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流③,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已,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阴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日:“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在京者辞,日:“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行荐之,贻书叶学士认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谓钓名者也,其心岂欲见知于人?巫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华阴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即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
辛酉,卒于华阴,无子,年六十九。高弟昊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王不庵日:“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
(节选自《琦亭集》,有删改)
【注】①顾炎武(1613一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②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流:比喻遭蹂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时四国多虞 虞:忧患
B.几豫吴胜兆之事 豫: 参与
C.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振: 救济
D.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 见:表被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顾炎武“落落有大志”的一组是(3分)
①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 ②焦原毒流,目无宁晷
③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 ④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