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680字。《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
【自主探究】
1.阅读教材2页第一目知识,概述我国原始农业的分布及具有哪些特征?
分布: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特征:南稻北粟
2.据材料概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五谷六畜
【迁移巩固】
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
A.原始氏族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读下图这种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A.原始氏族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什么地区形成规模?
A.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 B.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和湘江流域
4.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形成南稻北粟局面取决于
A.自然条件 B.政府政策 C.居民口味 D.历史原因
5.我国最早的农作物的格局是
A.“五谷”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 B.南稻、北粟麦
C.粟麦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 D.粟麦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
二、生产力的进步
【自主探究】1、阅读教材2-3页,完成下表。
中国古代生产工具(耕作方式)的发展
朝代 劳动工具 耕作方式
原始 石木质耒(lěi)耜(sì)等 刀耕火种
商周 ____为主,____ 出现 ↓↓
春秋
战国
___农具(重大事件)
出现_ 耕(___犁) ___犁___耕的中国古代农业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生产劳动工具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唐朝 ____ 犁(标志步犁定型)
灌溉
工具 ___车(三国马钧)
筒车
生产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2、阅读教材4-5页,完成下列表格,了解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发展状况。
时期 水利成就 备注
上古 大禹治水 传说
春秋战国 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至今还发挥功效
汉朝 内陆 漕渠、白渠、治理黄河 西汉王景治河
边疆 坎儿井 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迁移巩固】
6. 我国古代制造的耒耜主要用于
A.原始灌溉 B.松土挖土 C. 锄草培土 D.开沟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