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题虽然赋分不算多,但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原因不外乎两点:它是高考试题的“试验田”,是高考试题中不稳定的部分,或者说是最具活力的部分,是每年高考试题中“稳中求变”“变”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能检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训练得当还能迁移到作文当中去,是学生作文语言表达上一个台阶。所以,我市一直非常重视这一块的训练,每年都由市教研室牵头组织资料,根据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和高考的信息落实这一专题的训练,从去年起,还专门出版了《广州市高考语文专题训练》(2)(即“金蛋2”),取得了良好的备考效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br>
一、高考语言表达题的题型类别<br>
可以说,语言表达题自恢复高考起就已经登上高考的大雅之堂,但它的形式还是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最早的题型主要为病句修改题,之后发展为选择题,近十多年则是既在一卷中适当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又在二卷中单独考查学生的语言操作能力。可以说,语言表达题已成为较为成熟,具有良好的测试功能和测试效度的板块。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较有生命力和影响的题型。<br>
(一)消除歧义题<br>
1. 有的话如果孤立起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放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就明确了。参照例句,在句前或句后的横线上加些话,使原句的意思变明确。<br>
[例] 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br>
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 <br>
a. 开刀的是他父亲 <br>
b. 开刀的是他父亲 (1989年试题)<br>
参考答案:a.我弟弟的了阑尾炎开刀的是他父亲 b.开刀的是他父亲医术很高明<br>
或:a.他母亲没病 开刀的是他父亲 b.开刀的是他父亲他得去照料<br>
2.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br>
此人读后不解其意,因为对此信可有多种理解,请你就文意写出三种不同的解释。(1991年试题)<br>
参考答案:①只要单位同意,其它问题都由大会解决。②单位负责报销旅差费,大会负责安排住处和出席证问题。③单位负责旅差费和安排住处,大会只解决出席证问题。答题方法不限,进行语法分析或解释文意均可,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两种得1分,三种得2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