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转型(1840—1949)》比赛说课稿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550字。《中国近代经济转型(1840—1949)》比赛说课稿
上海市松江二中 胡新勇
一、专题名称:《中国近代经济转型(1840—1949》
二、对本专题的说明
1、本专题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
从人类文明史的演进来看,中国近代经济转型是中国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过程中,外资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继出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近代经济转型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它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并全面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2、从高考角度说明设置本专题的意义
(1)透过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中国做出的反应,理解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原因。
(2)了解中国近代经济转型过程中,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具体表现形式。
(3)理解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特点以及成因。
(4)多角度剖析近代经济转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从学生学习角度说明设置本专题的重要性
(1)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以此来理解近代经济转型的原因。
(2)运用“探究研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进行探究,提高探究历史问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此来理解近代经济转型特点以及成因。
(3)通过合作探究,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以此来理解近代经济转型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三、知识结构梳理
外部因素:列强侵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渗透
(一)经济转型原因
内部因素:中国反应,政府、商人等投资工业
外资经济
(二)经济转型表现 洋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主权残缺
(2)社会动荡
(三)经济转型特点:步履艰难、道路坎坷 (3)体制落后
(以民族经济发展为例)
(4)农业滞后
(5)东西失衡
社会经济结构改变社会阶级结构改变
(四)经济转型对中国社会影响
人们思想观念变化人民生活方式改变
四、专题复习目标
(1)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及其影响
(2)民族经济的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