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9540字。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下,第1个内容要求就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这个专题的第2个内容要求是辛亥革命,第3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显然,这是基于革命史观的设计。革命史观有“三大革命高潮”之说,太平天国运动被认为是第一次高潮。如果按照革命史观设计这节课,“民主革命”是这节课的重要概念,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必须肯定,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农民革命的“作用与局限性”。这节课潜在的目标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铺垫,解释其胜利的原因。但是,从现代化的角度评价太平天国,与革命史观大不一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虞和平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化历程》,从1840年说到当今,其中没有太平天国的位置。这部书已获得两项国家图书大奖,说明其学术价值已得到官方肯定。由于高中历史新课程采取了专题体例,各专题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过程,因此,并没有用一种历史观贯穿中国近代史。
课程标准对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首先就是强调“尊重历史,追求真实”,这是实施历史教育的基本前提。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因此,设计太平天国的课堂教学首先还是应考虑如何展现历史真实,既然学术界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存在较大的分歧,那么,中学历史也不宜遵从某一结论。如何认识农民革命的作用和局限性,让学生自己思考吧。
南京市高中使用人教版教科书。其必修1第ll课《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是原统一教材的缩写。按教科书的思路和过去的教案,轻车熟路,但是没有创意,简单重复性的劳动我自己都感觉乏味。我校是江苏省有特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学生的志向不仅有普通类还有艺术类,他们思想活跃,不喜欢说教。南京曾是太平天国的首都,现在保存有天王府等遗址,学生耳濡目染,对太平天国有一定的了解。要让他们对这段历史产生兴趣,必须结合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带领他们进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进入当时的历史场景;还要充分利用南京的文物古迹,把教学扩大到学生熟悉的生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