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490字。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教学设计
上海市崇明中学 朱幸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
②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方法。
②通过应用史料来进行相关思考题的讨论、解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不能建立在对别国尤其是小国和弱国的压迫和侵略基础之上,应当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互利共赢;在国际冲突和矛盾面前,各国尤其是大国应当理智、理性地解决争端,避免战争尤其是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2、难点:一战爆发的原因。
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PPT和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问题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完成教学。
2、学习资源应用:学校图书馆、电脑和网络信息资源、教师的历史教学博客。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萨拉热窝事件”导入
讲授新课:
环节1:
教师播放“萨拉热窝事件”的有关图片,生动地讲述事件的缘由和经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完故事后,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奥匈帝国、德国、法国、俄国、英国是如何反应的?为何有这种反应?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提出的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交流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结论的分析: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迅速参战。因为奥匈和德国是同盟国成员,所以德国站到了奥匈一边,支持奥匈;法国、俄国、英国是协约国成员,所以英国、法国、俄国站到了一起。